法显出生地之论述——曲沃,绛县和侯马市
来源:
临汾市法显文化研究会
日期:2018-01-01
点击: 属于:学术论坛
作者:
北齐诗人褚士达《登武阳山遗咏》云:
登武阳,观乐薮,峨岭千蕤洋湖口。命飞螭,
驾白驹,临天水,心踟蹰。千载后,不知如。(1)
诗的大意是:“登上武阳山,俯瞰人间乐园,峨岭,尤其山中湖泊出口处植物茂盛。幻觉中,我在遨游虚空,骑着白马,前面飞螭引路。临幸‘天水’时,突然我却彷徨忧郁了。一千年以后,还有谁记得我呢?”诗人登高览物,向往得道仙人逍遥自在,长生不老。然而,毕竟生活在现实中,故而发出如此之感叹。
褚士达,《北史-斛律光传》中有记载,但事迹不详。斛律光之死,与他有关。北齐杀掉斛律光自毁长城,不久就亡国了。
春秋时,晋国以绛山为宗,称雄中原。都城,曰绛曰古绛曰新绛等数次迁徙,然总在山之周围。秦置绛县,东汉称绛邑皆属河东郡。三国时,绛邑改属平阳郡。北魏朝,绛邑一分为三,即今日之曲沃(含侯马)、翼城和绛县。(2)
绛山,是太行分支峨眉岭的隆起部分,最高处海拔1114米。登临俯瞰,曲沃侯马全境一览无余。绛邑古城和晋国宫殿如虒祁宫等遗址,可谓历历在目。《国语》云:“绛邑富商,其财足以金玉其车。”昔日晋国王宫应更加奢侈。如此地方,怎非人间之“乐薮”?
绛山有泉,泉水北涌至景明瀑布,落差甚大,美不胜收,故称“天河”。不远处的“浍河水库”,古时应为湖泊沼泽。
绛山,今称紫金山。其主峰俗云“三县顶”,其上及周围有宫观残垣。西边,有一处北齐佛寺的遗址(3)。想当年,绛山道观梵宫星罗棋布香火缭绕,分明是一处游览胜地。
褚诗之“武阳山”与绛山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相当吻合。“武阳山”或为绛山古称之一?然史料阙如,未见记载,但分析之,似有可能:
一、“紫金山”之称,元代已有(4),但恐非原名。因为“紫金”非五行色,该复合词的形成,应在佛教传来以后。再者“紫金”作为尊贵色彩的出现,是在基督教传来的唐朝或以后。(5)
二、绛山庙宇遗址,以道教建筑为多。如主峰三顶,为老君顶、泰山顶和玉泉顶。曾分别建有老君庙、元帝台和玉清宫(6)。武当山原名仙室山或譧上山,南京紫金山古称蒋山或钟山。绛山,除此外古时应有它名或别称。
三、北齐天保九年(558),斛律光率众攻取北周绛川、白马、浍交和翼城等四戍(7)。四戍,皆在绛山脚下。诗人或在军中,开战前后曾登临绛山?惜乎,史载不详。
四、北齐建佛寺于此,说明经营绛山“颇久”。作为朝廷官员,来地方视察,登临名胜绛山或有可能。惜乎,史载不详。(8)
五、“武阳山”名称的消失,或为避讳武则天之故?时至今日,山中仍有地名曰“武家山”(9)。武阳山与武家山有何关系?待考。
综上所述,“武阳山”或为绛山古称之一。此论如果成立,寻找“武阳”的范围便可缩小在两县一市,即今日的曲沃,绛县和侯马市。这三地的龚氏人家,应是考察的重点。(10)
三家分晋,绛山瑞气依然。世界伟人法显故里,2010年1月笔者提出“绛邑说”(11)。本月,笔者登上绛山又绕山一周。此行之所见所感,谨作数语如上,还望专家学者批评指正。
注 释:
(1) 郦道元《水经注-洣水》(卷三十九)引用之,应是褚士达早年作品。洣水是湘江支流,当年属南朝。若说褚出访至此,似无可能。再《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》(北齐诗卷)载作者褚士达,今人逯钦立辑校 中华书局 1983年
(2) 详见拙文《‘平阳武阳’初考》
(3) 北齐佛寺遗址:今属侯马市。该市图书馆薛文军副馆长保存数幅古寺经幢拓片,其中有北齐年号。
(4) 元绛州知州宋克笃:“马头山望紫金山,中有仙人自往还。”称绛山为“紫金山”者,这是较早的记载。
(5) 孔子有“恶紫”之说,然基督教堂和欧洲皇宫多饰此色以显尊贵。
(6) 详见《古绛春秋》刘玉栋著 长征出版社 2007年
(7) 《北齐书》卷十七列传第九“斛律金”(子光 羡)
(8) 河东褚氏,号为中华褚氏之大房。褚士达若为河东人士,那么登临本地之名胜绛山堪称方便。由此说,此乃褚的早年作品,合乎逻辑。问题是,褚士达籍贯和生卒年皆不详。
(9) 武家山:绛山主峰西南。
(10) 绛山四周,春秋战国时曰“曲沃”,是山西龚姓的发祥地。
(11) 详见拙文《‘平阳武阳’初考》
2014-01-01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