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显西行十五次坐夏考证
韩文元
前言:
坐夏,也叫夏坐、结夏、坐腊或安居,为佛教僧团的修行制度之一,即佛弟子于每年雨季(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)在寺庙里安居三个月,禁止外出活动,致力于道业的修行和增长。
法显从公元399年西安出发,于412年青岛登陆,法显对一年一次的夏坐记录最清楚,根据《佛国记》原文记载,可以考证其十五次的坐夏时间和地点(法显到中天竺巴连弗邑以后,因记事太多,直接用年数记述。如:三年,即三次夏坐;二年,即二次夏坐)。
1.第一次夏坐:公元399年,乾归国(今兰州西)。
《佛国记》:“初发迹长安,度陇,至乾归国夏坐。夏坐讫,前行至耨檀国。”
长安至兰州,约700公里,要翻过陇山,步行,需要一个多月,由此前推,法显于二月底或三月初,从长安出发。
2.第二次夏坐:公元400年,张掖(今张掖市)。
《佛国记》:“欣于同志,便共夏坐。夏坐讫,复进到敦煌。”
3.第三次夏坐:公元401年,于麾国(今新疆)。
《佛国记》:“入葱岭山,到于麾国安居。安居已止,行二十五曰,到竭叉国,在于麾国安居。”
4.第四次夏坐:公元402年,乌苌国(今巴基斯坦斯瓦特)。
《佛国记》:“向佛影那竭国。法显等住此国夏坐。坐讫,南下,到宿呵多国。”
5.第五次夏坐:公元403年,罗夷国(今阿富汗境内)。
《佛国记》:“南到罗夷国。近有三千僧,兼大小乘学。住此夏坐。坐讫,南下行十曰,到跋那国。”
6.第六次夏坐:公元404年,僧伽施国(今印度境内)。
《佛国记》:“法显住龙精舍夏坐。坐讫,东南行七由延,到罽饶夷城。”
7—9.第七、八、九次夏坐:公元405年、406年、407年。摩竭提国巴连弗邑(今印度境内)。
《佛国记》:“从波罗奈国东行,还到巴连弗邑。故法显住此三年,学梵书、梵语,写律。”
10—11.第十、十一次夏坐:公元408年、409年。多摩梨帝国(今印度境内)。
《佛国记》:“到多摩梨帝国,即是海口。法显住此二年,写经及画像。”
12—13.第十二、十三次夏坐:公元410年、411年。师子国(今斯里兰卡)。
《佛国记》:“法显住此国二年,更求得《弥沙塞律》藏本,又得《长阿含》、《杂阿含》,复得一部《杂藏》此悉汉土所无。”
14.第十四次夏坐:公元412年。回程的船上(中国南海)。
《佛国记》:“乃到一国,名耶婆提。停此国五月曰,复随他商人大船上,以四月十六曰发。法显于船上安居。东北行,趣广州。”
15.第十五次夏坐:公元413年。彭城(今徐州)。
《佛国记》:“刘兖青州请法显一冬一夏。夏坐讫,遂便南下向都,就诸师出经律。”
义熙九年(公元413年),法显在彭城(徐州)夏坐,并在彭城北郊泗水西岸桓山首建龙华寺,见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》记载。《法苑珠林》有法显到彭城(徐州)的记载。
编辑:冯春海
根据韩文元考证资料进行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