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般涅槃经》导读
冯春海
《大般涅槃经》是晋僧法显大师翻译的,也是流传下来的唯一独自翻译的经典。此文系国宝《赵城金藏》中的版本,原件在国家图书馆。今有缘得以真迹复制,与大家共享。
涅槃:又译为“泥曰”“泥洹”“泥畔”等,意译为“圆寂”“灭度”“解脱”等。涅槃,原指火的熄灭或风的吹散,印度古代宗教的通用术语,指通过修行所达到的最高境界。
《大般涅槃经》分上中下三卷,共二万六千余字。这部经书实际上是讲佛陀圆寂前三个月的沿路弘法、圆寂后舍利分八国的故事。佛陀在最后的三个月坚持传教弘法,告诫出家人和在家人如何修行。尤其是佛陀在临近涅槃时,忍着病痛,还一心想着为弟子们解惑:汝等今者若有疑难,恣意请问,莫我灭后生悔恨言。如来近在娑罗林中,我于尔时,不往谘决,致令今日情有所滞,我今虽复身体有疾,犹堪为汝等解释疑惑。若欲于我般涅槃后奉持正法利益天人,今宜速来决所疑也,世尊乃至如是三告。
本人在释常修法师、冯巧英和王志远三位佛学家的指教下,把《大般涅槃经》看了两遍,初学一二,但尚未全部理解。为方便大家共同学习,整理为简体和繁体两个版本并与原文逐字校对,本人也匆匆简要统计某些情节和奇异之处作为导读,以供初学者参考。如有不妥之处,望读者给予指正。
以戒为师
一、佛陀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而坦然涅槃。说:“今者四部之众,无不具足,又已降伏诸余外道,所为之事皆悉已毕,今者宜应入般涅槃”。众弟子悲痛不已:“世间眼灭,众生不久,失于慈父”“我等从今谁为归依,犹若婴儿失于慈母”“一切众生,沉沦苦海,亦如病人远于良医”…… 。
二、佛陀教育人们不能违背自然规律。尒时世尊告诸比丘:“一切诸法皆悉无常,恩爱合会无不别离。”
三、佛陀告诫弟子们要为天下人民而修行。“我昔为汝所说诸法,常思惟之,诵习勿废,净修梵行,护持禁戒,福利世间诸天人民,诸比丘,我昔为汝说何等法,汝思惟之,勿生懈怠。”
四、本经中记录佛陀分别在10个地方说法,共度1762比丘成阿罗汉;有五百人受三皈依。“我所说法但当忆持诵念勿忘,此则不异我在世也。”佛陀偈语:
戒定慧解脱 我若不久闻
不能疾得证 无上正真道
汝等宜精进 修习此四法
能断生死苦 天人上福田
尔时世尊说此偈已,为诸比丘,分别广说此四法义。当于如来说此法时,千二百比丘,即于诸法,漏尽意解,成阿罗汉。
五、佛陀最后一个弟子是须跋陀罗,时120岁,听法顿悟,修成阿罗汉,须跋陀罗不忍见佛陀涅槃,自己先行灭度:须跋陀罗既闻佛说八圣道义,心意开朗,豁然大悟。于诸法中远尘离垢得法眼净,即白佛言,我今欲于佛法出家。于是世尊即便唤之,善来比丘,须发自落,袈裟着身,即成沙门,世尊又为广说四谛,即获漏尽,成阿罗汉。
尒时须跋陀罗前白佛言,我今不忍见天人尊入般涅盘,我于今日,欲先世尊入般涅盘。佛言,善哉。时,须跋陀罗即于佛前,入火界三昧而般涅盘。
六、佛陀阐述“四圣谛”“八苦”“八正道”,坐禅的境界:调伏情根,使心不乱,专精寂静,莫能惊恐。
七、经卷中出现15个偈语,其中佛陀说偈语11个,阿难等弟子们说4个。(例举2)。
一切诸众生 皆随有生死
我今亦生死 而不随于有
一切造作行 我今欲弃舍
一切有为法 皆悉归无常
恩爱和合者 必归于别离
诸行法如是 不应生忧脑
八、供佛之法。佛陀:“欲供养我报于恩者,不必以此香花伎乐,净持禁戒,读诵经典,思惟诸法深妙之义,斯则名为供养我也。”
九、佛陀告诫在家之人如何修行:
一者恭敬父母 尽心孝养。
二者恒以善法 训导妻子。
三者愍念僮仆 知其有无。
四者近善知识 远离恶人。
汝等若恒行此四法,现世为人之所爱敬。将来所生,常在善处。
十、佛陀29岁出家,36岁得道,80岁圆寂。佛陀:“我年二十有九,出家学道,三十有六,于菩堤树下,思八圣道究竟源底,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得一切种智,即往波罗捺国鹿野苑中仙人住处,为阿若憍陈如等五人,转四谛法轮,其得道迹。”
十一、法显以寻戒律为目的,本经中描述佛陀制定的戒律有:
1、不可以近女色,但是可以说法。而即便说法,也是有条件限制。阿难问:若有善心诸优婆夷(女居士),善持戒行,乐听经法,欲见比丘,我等从今当云何耶。佛言:汝等从今勿与相见。阿难言,若脱遇会与之相逢,当复云何。佛言,勿与共语。阿难言,若不共语,其脱谘请,欲闻经法,当复云何。佛言。应为说法,但当善摄汝身口意。
2、若有外道,欲于我法求出家者,汝等不应便听许之,先令四月诵习经典,观其意性为虚为实,若见其行质直柔软于我法中实有深乐,然后方可听其出家。
3、诸比丘等,各依次第,大小相敬,不得呼姓,皆唤名字,互相伺察,无令众中有犯大戒,不应闚求觅他细过。
4、比丘中与重罚者,一切比丘勿与共语。
十二、发生的奇异之处:
1、佛陀路径毘耶离城时,回顾而笑,此时,天空无云而雨,众弟子不解,佛陀说此乃天泪非雨也。
2、佛陀一次说法后,欲趣他处,此时,信众们不肯旋返,世尊既见恋慕情深,非是言辞所可安慰。即以神力,化作河水,涯岸深绝,波流迅疾。时诸离车及以眷属、菴婆罗女,既见如来与比丘众在彼河岸……共相谓言,是处那忽有此大河,而复乃尔波湍惊急,当是如来见于我等随从不舍,而故作此。
3、佛陀与鸠尸那城力士生地娑罗林双树间涅槃时,朝向北方,右侧卧躺,此时,两棵树突然开花并散落在佛陀身上:尔时世尊,与诸比丘,入娑罗林,至双树下。右胁着牀,累足而卧。如师子眠,端心正念。尔时双树忽然生花,堕如来上。世尊即便问阿难言,汝见彼树非时生花供养我不,阿难答言,唯然见之。
涅槃视频
4、佛陀涅槃时面门放光,地动山摇,狂风四起:“既见如来入般涅盘,神情憔悴,如病新起,当于尒时大地震动天鼓自鸣,四大海水波浪翻倒,须弥山王自然倾摇,狂风奋发,林木摧折箫索枯悴,骇异于常。”
5、佛陀涅槃后,众弟子欲抬佛棺,绕城供养,往于城南闍维,但众比丘尽竭身力而不能举,不知何故。时弟子阿㝹楼駄言,虚空诸天欲令佛棺周匝绕城,从北门入住于城中,听诸天人种种供养,然后应从东门而出,往于宝冠支提之所而闍维之。
6、在为佛陀火化时,一开始三次未能点燃,原因是佛陀弟子大迦叶尚未赶到。
7、大迦叶见到佛棺后,只见如来伸出双足,原来是佛足上尚有污点,清洗后“于是,双足自然还入”。
十三、最初舍利分八国,建十塔。
佛陀涅槃后,引起八个国家求舍利供养,争执不下,欲起兵讨之。后有一婆罗门建言舍利平分八国,分别建十座塔供养(8舍利塔、瓶塔和灰塔)。由此避免了一场杀戮,体现了人类和平是佛教之理念。
“若战鬪者,理无两全。锋刃既交,必有伤害。如来在世,教人行慈”。
“于时八王,既得舍利,踊跃顶戴,还于本国各起兜婆。彼婆罗门从诸力士,乞分舍利瓶自起兜婆。诸力士等取其一分,于阇维处。合余灰炭而起兜婆。如是凡起十处兜婆。如来从始欲般涅盘,及般涅盘后至于阇维,起诸兜婆(塔)。”
作者: 冯春海 临汾市法显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
2021.9.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