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夷:山西“龚”姓的起源研究——申生与法显的关系
来源:
临汾市法显文化研究会
日期:2018-07-04
点击: 属于:学术论坛
作者:
东夷

申生家族,姓姬系晋国宗室被分封于曲沃(今闻喜);申生祖父锐意进取,最终夺得君权(前678年),史称晋武公。父亲献公一代枭雄,在位26年假途灭虢四处征战,晋国开始强盛。父亲有八子,著名的有申生(世子)、夷吾(惠公)、重耳(文公)、奚齐(幼主)。世子即太子,为人忠厚仁孝,母亲齐姜是齐桓公的女儿,早亡。父亲宠妃骊姬,希望自己的儿子奚齐继承王位,于是设计陷害三位公子,首先针对世子申生。
先是修筑新城(今曲沃),让申生驻守以疏远之;再以历练之名,让申生带兵征战,以便战殁或战败而除之;最后,让申生向父亲进献祭肉,却暗中投毒。在献公面前,骊姬把祭肉喂狗,狗死;又让佣人食之,佣人立毙。献公大怒,下令赐死申生。重耳建议出逃,申生说:“不可,君谓我欲弑君也;天下岂有无父之国?吾何行如之?”最后自缢于新城(前656年),被谥为共世子。从申生之死来看,在孔子未生之前,儒家思想在社会上已经根深蒂固。世子一死,夷吾和重耳立马出奔逃命。
骊姬陷害申生的故事,在民间流行颇广。例如,骊姬说申生调戏她,献公不信,于是她让献公目击之。第二天,骊姬约申生到花园,说有要事相告。行前,骊姬头发涂上花蜜。蜜蜂在头顶盘旋,骊姬装出无奈的样子,让申生帮她驱赶。献公在暗处观看,愤恨不已。再如,绛邑(今曲沃)城北原为一片湖泊,骊姬带领两公子出游,特造两只船儿,大船用朽木外饰华丽,小船则坚固无比。骊姬让申生乘坐大船,奚齐恃宠争上。结果悲剧了,见情况危机,申生跳下小船救起弟弟,自己则沉入湖底。申生忠厚仁孝,国人爱之,纷纷下水寻找。上苍悲悯,令湖水退去,“太子滩”由此成矣。有诗为证:“太子滩头云,朝朝还暮暮,不见申生骨,但闻国人哭。”
献公薨,奚齐继位年仅十一,国人不服,大臣发动政变,杀死奚齐和骊姬。夷吾年长,被迎回即位,是为惠公。此时,国人诵之曰:“贞之无报,孰是人斯?贞为不听,信为不诚。国斯无刑,偷居悻生。”夷吾自知,德才皆不如申生,为收揽人心,于是将申生重新安葬。《国语注》云:“献公时,申生葬不如礼,故改葬之。”申生墓,在今曲沃城南。
《国语》“‘申生受赐以至于死---是以谥为共君。’谥法,既过能改曰恭”(三国韦昭注),白居易“申生得杀身成仁之道,是以晋人谥为恭世子”,宋《广韵》“晋太子申生号恭君,其后氏焉,出<国语>”,宋《集韵》“恭,居容切,<说文>肃也,通作龚共”。上古字少,意同假借屡见文献。据此可知,申生被谥为共世子,后裔以谥为姓,“共”亦写作“恭”或“龚”也。
《尚书》“龚行天罚”(甘誓·牧誓),《左传》“其或不龚,邦有常刑”(说文系传),秦《和种铭》“龚夤天命”,秦简《为吏之道》“龚敬多让”(睡虎地),《武冈铭》“奉职输赋,比进华人,无敢不龚”(柳宗元)。《说文解字注》“汉魏晋唐引此无不作龚”(段玉裁),今《汉字字源》“到了小篆才开始有上‘共’下‘心’的“恭”字。”据此可知,共世子,后裔以谥为姓,非“恭”也,当以“龚”字为是。
宋《通志·氏族略》“晋太子申生谥恭君,其后以为氏”。已知春秋之时,尚无“恭”字,所以申生后裔当以“共”或“龚”字为姓才是。宋《古今姓氏书辩证》“其先共氏避难,加龙为龚。”明《万姓通谱》“龚氏之先共氏,避难加龙为龚。”从“共”至“龚”,如此说来合乎情理,但申生后裔避难?为何避难?惜乎史料阙如,语焉不详。
现存《龚氏族谱》多系明清编纂,唐宋以前记载不清或流于传说,如《族谱》或以“晋大夫龚坚”为始祖,但《春秋》经传查无此人。汉武帝末,有龚遂者系龚氏史载第一人。龚遂,今山东人,与山西龚氏有何关系?还有共氏为何避难?历史纷纭,文献缺失,除非新史料发现,其真相或成永远的历史之谜。

根据各龚氏网,参考“炎黄修谱网”,龚姓起源现梳理归纳如下:
一、源于姜姓,出自黄帝之臣共工,以祖名为氏,是为北平龚氏。
二、源于子姓,出自商朝共国之后,以国名为氏,是为陕西龚氏。
三、源于姬姓,出自周共伯和之后,以国名为氏,是为河南龚氏。
四、源于姬姓,出自春秋郑武公后,以祖名为氏,是为河南龚氏。
五、源于姬姓,出自春秋共世子后,以谥号为氏,是为山西龚氏。
六、源于芈姓,出自汉初共敖之后,以祖名为氏,是为湖北龚氏。
其它,源于赐姓或少数民族汉化改姓为氏等,此不一一详述。
法显,与孔老一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三位至尊之一,也是世界著名探险家、“一带一路”开拓者和中国留学生之祖;此略。南北朝文献《出三藏记集》和《高僧传》系记载法显最早之古籍,两位作者僧祐(445-518年)慧皎(497-554年)皆云:法显,姓龚,平阳人。晋平阳郡今属山西省。上之五:“春秋共世子后,以谥号为氏,是为山西龚氏”。又云,山西“龚氏族人尊奉申生为得姓始祖,且不与姜姓龚氏、芈姓龚氏、子姓龚氏和谱”。据此可知,申生与法显虽相隔千年,但血脉相承。
今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,秦汉为绛县,东汉改称绛邑县,北魏置曲沃县,自此县名无改。隋时浍河水患,县址迁移东北二里。这里相关遗迹有:太子城(遗址)、太子滩、申生墓、世子庙(已毁)、祭母台(遗址)等。古代传统思想浓厚,加之交通不便,若无重大变故,后人不会远离祖坟墓地。所以,法显家族住地离此应该不远。即使现在,曲沃及附近仍有土著龚氏人家,与法显一样无疑他们都是太子申生的子孙后裔。
诸葛孔明讲:“申生在内而亡,重耳在外而安。”申生的遭遇,受到众人同情,悲叹或歌咏者历代不绝,汉王充曰:“恨惠公之改葬,干上帝之尊命。”晋潘安:“升曲沃而惆怅,惜兆乱而兄替。”唐岑参:“献公恣耽感,视子如仇雠。”清风吹散,往事如烟,后代子孙中竟有伟人法显,太子亦可瞑目矣。《佛国记》研究,兴起于200年前的欧洲;寻找法显故里,是学术焦点之一。申生与佛陀同时。申生系法显先祖,笔者2010年提出。此次从谱学入手,旨在抛砖引玉,以便早日攻克“法显故里”这个史学难题。
2018年9月18日
史料五则:
无所逃而待烹,申生其恭也。——宋·张载《西铭》。
申生谮死,孰不悲焉,谥之曰“恭”,亦有微旨,国人怜其无罪,屋而祭之,迄今千百季,民意不衰。宋·曲沃《晋恭世子庙碑铭并序》。
曲沃,故晋之新城也,恭世子之祠在焉。且民易从化,昔号礼仪之乡。——元·曲沃《重修文庙碑记》。
平王而下为春秋为战国,与周相终始者八百有余年,其间复有死节如申生者乎?国人祀之,于今二千余年。——曲沃《大元加谥晋世子申生恭愍碑》。
绛山不改,沃水长流,祖宗诸陵之魂魄,新城世子之英灵,千年如在,呼之可即出也。——清·张坊《曲沃征》
作者:张梁,笔名东夷, 1960年生,山东青岛人;从事过教育和外经等工作,青岛市科协会员;1990年重走法显路并从事法显研究,著有《法显研究文集》,译著《佛国记》(理雅格)未刊;法显论坛发起人,临汾市法显文化研究会特聘专家,2019斯里兰卡国际法显文化荣誉奖获得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