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维学:法显为何去荆州辛寺
东晋、南朝时,由于道安和慧远的影响,荆州成为佛教活动的重要地区。公元378年,道安在襄阳遣散徒众后,慧远与慧持及同学昙徽等数十人来到荆州上明寺,于383年息影庐山之前一直在荆州一带活动。其时,荆州的的辛寺,颇负盛名,吸引了一大批僧人前来学习佛法、翻译经书、宣扬佛法。
高僧卑摩羅叉,此云無垢眼。罽賓人,于姚秦弘始八年(406)抵长安。罗叉先是在龟兹弘扬律藏,四方学律的人都去龟兹国礼拜罗叉为师。鸠摩罗什当初也去参访过罗叉。罗叉后赴江陵,于辛寺结夏安居,宣讲十诵律。东晋义熙九年(413)圆寂。他应在法显之前住锡辛寺。
《高僧传》昙摩耶舍载,昙摩耶舍,此云法明,罽宾人。晋义熙(公元405年一418年)年间,耶舍来到长安。当时后秦姚兴僭称为王,但姚兴崇敬佛法,耶舍来到长安后,受到姚兴的殷勤接待。其后,耶舍又南游江陵,住在辛寺,大力弘扬禅法,有三百多名僧人,前来向他问学。有些本来并不信奉佛教的士人和百姓,来辛寺拜访耶舍后,都皈依佛教。当时的人们都知道耶舍已经得成圣果。法显是否去辛寺拜访此人,不得而知。但他应该与法显同时驻辛寺。日本足立喜六在《法显传考证》的第一节中说,法显“归途经锡兰南海,寄青州,至建康道场寺,与宝云等就佛陀跋陀罗,共译经律。后访求那跋陀罗,嗣至荆州辛寺,春秋八十有六而寂。”大谬。求那跋陀罗(394~468),意译功德贤,因善大乘学,时人称为摩诃衍。晋太元十九年(394年)生,中天竺(今印度中部)人。南朝翻译家。幼学五明诸论,兼通天文书算、医方咒术,尤博通三藏。宋文帝元嘉十二年(435年)起,由师子国(今斯里兰卡)经广州于次年至京师建康。法显去辛寺时,求那跋陀罗尚幼,还没有来中国。足立喜六是否把昙摩耶舍,误认为是求那跋陀罗,未可知。
政治环境优越,佛教寺院林立,僧人活动频繁,佛学发展水平较高,或许这些是吸引法显在辛寺住锡的原因。亦或许有人请他去介绍西行经历和传授经律。